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绿色变革路上,勇扛青海担当(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9-10
摘要:时至今日,青海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提出了“一优两高”战略,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了具体部署。一个个高起点的谋划,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青海生

时至今日,青海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提出了“一优两高”战略,对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了具体部署。一个个高起点的谋划,统筹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迈出新步伐,踏上新征程。

一路走来,一批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制度,基本建立起生态文明监测、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搭建起了符合中央要求、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为重大任务,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制度建设改革试点区”的战略定位。率先制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使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出台“总设计图”和“总施工图”的省份。

实施主体功能区划分,全省国土面积的90%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改革制度,基本建起了生态文明监测、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纳入国家试点,国家先期安排的20亿元专项资金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投资近4.5亿元。同时,启动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前期工作,《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国家批复。

在环保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省委、省政府出台《青海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省生态环境现状,力求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不合理局面,推动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明确到2020年将在全省范围内建成责任明确、途径多元、机制完善、技术规范、保障有力、应赔尽赔、修复有效、信息公开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同时成立了首家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列入《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作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按照“突破瓶颈、夯实基础、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自行开展并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自2014年7月全省首次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竞买交易会成功举办以来,截至今年8月,共举办11场排污权交易竞买活动,共114家企业通过竞买或协议转让方式购买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总成交金额达9448万元,有力促进了全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落实。

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截至去年底,全省共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6万个,其中生态扶贫管理公益岗位4.7万个,有效缓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与此同时,《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启动了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列为国家发改委2018年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项目,落实补助资金3000万元。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这几年,我省全力、系统推进重大生态工程保护和修复工程,先后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二期、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覆盖了全省国土面积的68%,累计落实各项投资达254亿元。

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适用技术研发推广,通过国家、省级科技专项支撑,筛选繁育出了12个三江源生态治理适宜栽培草种,在生态型草种的育种中取得突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遥感调查监测解译数据成果质量控制评价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填补了我国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地区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领域的空白;依托相关科研院所组建了“青海光伏产业科研中心”,建成全国首座“百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必将换来的是一个个硕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常青树”上,一项项生态指标日渐趋于良好,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高,已累计完成营造林76.67万公顷,抚育中幼林9.42万公顷。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1633万公顷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实施政策性禁牧,累计建设退牧还草工程围栏380万公顷、完成草场补播改良22万公顷、治理黑土滩66万公顷。

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不断增加,全省建立了19处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面积达到814.36万公顷,跃居全国首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全省已建成生态保护区11处,面积21.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种群数量逐步回升。

推进河湖长制写就的“青海样本”

秋风起、清波漾,西宁城内,清澈的湟水河如一条银色飘带川流在绿树掩映的城市之间,择一日清晨或傍晚,伴着悦耳的鸟鸣,清清河水倒映着蓝天,也倒映着人们享受“生态福利”的喜悦脸庞。

从湟水之滨到位于三江源腹地的通天河畔,从大江大河到内陆河岸,行进途中总能看到一块块竖立在清波岸畔的河长公示牌,河道情况、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举报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一块块河长公示牌是全省上下守护江河的 “代言”和担当。在我省推行河长制,以制度推动治理,这是一次以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抓手,也是全省上下以“责任制”营造“江河清”的具体行动。

2017年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关键一年,从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写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到成立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和三位副省长为副组长,25个省直部门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再到印发《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确定到2018年6月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标志着我省全面河长制工作正式展开。

我省明确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主要目标、工作步骤、组织形式和六项主要任务及四项保障措施,确定了省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和“十二河三湖”的省级责任河长,明确了26个省级河长制成员单位和省级河长制办公室工作职责。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