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许纪霖:人才至上,还是公正至上?(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27
摘要:1977年恢复高考就是倒过来的,中国当年由于毛泽东搞文革,不断的革命、革命、再革命、继续革命,特别是文革处于长期内乱以后,邓小平通过恢复高考,使得天下精英重新归入这样一个体制,本来天下乱世英雄都在民间,

  1977年恢复高考就是倒过来的,中国当年由于毛泽东搞文革,不断的革命、革命、再革命、继续革命,特别是文革处于长期内乱以后,邓小平通过恢复高考,使得天下精英重新归入这样一个体制,本来天下乱世英雄都在民间,通过这样的一个制度使精英回到一个体制里,这次变革使中国从乱到治,使中国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期。这的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从今天来看,我一会儿会说到中国之所以从78年到今天,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非常重要的就是和高考制度是有关系的。

  在当时,不仅仅是稳定的作用,更重要是解放,为什么是解放呢?因为邓小平要搞现代化、搞改革开放,他要有一个动力,当时叫生产力,什么是最大的生产力?知识是最大的生产力。所以高考制度以知识取人,不再以出身取人,不再以革命的立场取人,这是获得最大的后备,现代化发展的生产力。所以高考恢复前半期,是起到了一个解放的作用。

  高考慢慢慢慢,特别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之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比较高的层次,我们会发现高考它的很多弊端慢慢暴露出来,这个暴露和什么原因有关呢?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初级阶段,主要现代化的发展,如果说知识是最大生产力的话,这个知识主要是靠量的堆积可以实现的话,那么到了今天,今天整个世界已经全球化了,今天的发展,特别是以科技为核心的发展,它需要的是创新,不再是量的堆积,而是需要知识的创新,也就是说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今天我们的高考制度和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错位。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错位呢?我们会发现今天的高考越来越应试化,是应试教育。今天来的各位听众,我相信有很多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或者是教育管理部门的,我们会发现今天中国已经是文凭社会,要成为一个社会精英首先要有一个文凭,而且这几年教育爆炸式的发展,大学文凭已经不稀奇了,必须要是名校的文凭,这个竞争非常的厉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今天高考成为中国每个家庭、整个社会最大的事情,因为这涉及到你的孩子的未来,能不能跨入社会精英的行列,这个竞争非常激烈,这个竞争实际上不仅仅是从中学、中学,或者幼儿园开始的,甚至可以说是从胎教就开始了。中国的小孩比大人还辛苦,本来他们童年该享受快乐的时候,但是他们很早就被推入到应试教育的搏杀里。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高考越来越应试化了,当年我们第一届参加高考的时候,和当年的教育水准相比是比较难的,当时第一届的录取比例是非常非常低的,只有4.8%,一百个人考只有4.8个人能够考取,竞争当然很厉害。但是我记得当年的高考题目,好像比今天的题目还要活一些,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就是靠你积累的一些本领去考。现在的高考题,说实在话,越来越死,用我们的话就是客观题越来越多、主观题越来越少,让你个人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会儿还会再分析。

  这样一个应试化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什么样的?用我们做老师的话来说,只不过是检阅一个学生有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因为这些都是客观题,考的是你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能力。但是今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创造力,但是这不是我们高考,乃至中考,或者各种考试所鼓励的一个方向。所以现在大学生进入大学,理科我不清楚,从文科来说,我是教大学历史的,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消磁,把你中学里学到的一些已经被曲解的知识,特别是他们的思维方法,先告诉你这是不对的,然后告诉你新的东西,这个工作非常艰难,差不多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消磁,让他们从应试头脑转变为创造力、有发散性思维的人,这个过程非常非常艰难。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社会上上下下从教育部到家长到老师,都在批评今天的应试教育,都说要提倡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一种考法是不合理的,没有人说它好,包括教育部的领导都说是素质教育,有人给胡锦涛写信说要改变这样的情况,要搞素质教育,胡锦涛同志还批示了,但是这股应试教育的势头刹不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今天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个人人都觉得荒谬的制度,为什么它还能够延续下去?人人如果都觉得荒谬,大家都同意改,为什么还能够延续?这是一个曾经也让我非常费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各样各种的报道宣传,这个荒谬的确到了非常难以想象的程度。比如说现在出现了抢状元情况,状元不得了,就象过去的科举一样,每年高考媒体抢新闻,状元永远是新闻,一个县出了多少状元,一个中学有多少人考入清华、北大,现在状元基本上都被清华、北大两家学校瓜分了。前一阵子南方周末还有一个报道,说北大的一个专门去抢状元的招考老师,怎么和清华较量,怎么到地方上到一个省去抢状元,提前两天考生还不知道的时候,他们已经拿到全省高考文理科前50名的名单了,然后打电话,还有提出优惠条件,清华也提出各种优惠条件,那个孩子开始还非常高兴,接下来就被无穷的人包围,他也六神无主了,不知道要去北大还是清华,因为他们都给了他们各种各样不同的承诺,还有搞什么状元碑的,等等。状元真的这么重要吗?状元真的就是天才吗?实际上我们如果看科举制度中的状元,有多少状元最后成为大家,大政治家、大学问家的?很少,清末的状元张謇最后也是当了实业家。历史上很多状元,可能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