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央视焦点访谈:湖南双峰——政策活了 水渠通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25
摘要:央视焦点访谈:湖南双峰——政策活了 水渠通了

央视焦点访谈:湖南双峰——政策活了 水渠通了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扶贫就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找病根,才好开方抓药,精准治疗。位于湖南中部的双峰县,是个贫困县,也是个农业大县,农田灌溉是个事关全局的大事。虽说近些年来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并不少,但由于涉及到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资金都是专款专项,只能归口管理,不能统筹使用,所以,对于当地“断头渠”这个看得见的病灶,却是:想说修渠不容易。

  甘棠镇双新村是双峰县的一个贫困村,走进村里,一眼就看到了成片的农田。但因为村里的水渠没修好,这片田年年都会被淹。

  这条水渠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现在已经非常破败。水渠的两边是双新村75户人家的125亩农田,每当雨季,一场大雨这里就是一片汪洋,本来一年可以种三季庄稼,但是村民只敢种一季,就是这一季庄稼他们也种得提心吊胆。村民朱柏祥说:“禾穗出来了,出来了那样会好点,只是减点产,禾苞没出来,水就来不得,(来了)就会失收(绝收)。”

  仅2015年以来,朱柏祥家的田就被淹了7次,家里吃饭都成了问题。老朱很羡慕隔壁的村,因为修好了水渠排灌方便,就有大户来包地,可以规模化种植,村民一亩地额外有400多块钱的收入。

  甘棠镇双新村党支部书记朱茂华告诉记者,如果这条水渠修好了,村民一年就能种两季稻谷,一季油菜,至少35户人家的脱贫就有指望了。朱茂华在双新村当了12年的村支书,为这条不到400米的水渠,他也找了12年,但始终没法解决。

  沿着双新村的这条土渠往上游走,到了尽头,和这个土渠连接的,是一个用水泥和砖块砌成的非常标准的渠道,旁边还规划了机耕道。朱茂华说,这个标准渠是上面那几个村子的,跟双新村一点关系都没有。

  记者发现,不仅上游有水渠,下游紧挨着双新村的龙心村也修了水渠,为什么唯独这段没有修呢?对于这个情况,镇里领导告诉记者,上游那个水渠是2013年上半年,县里农业部门做的一个项目,下游的水渠是2013年下半年,国土部门的项目。双新村因为没有项目,所以没有部门来修。

  因为县里是吃饭财政,没有多余的钱来修渠,这些部门修水渠的钱都是提前做规划,然后通过申报项目的方式,从市里、省里乃至国家部委争取来的,这些钱专门用于农村公共事务,被称为涉农资金。双峰县有15个涉农部门,7个部门可以修水渠。它们从上面申请来的资金,县里是没有权力调配使用的,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专款专用,也就是所谓的“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当时申报项目都是以村为单位,双新村的这段渠不到400米,部门一般都不会为这么小的项目去申报。就这样,双新村的“断头渠”一放就是好几年,但是在有些地方,同一段渠道却重复修了两遍。

  在双峰县印塘乡的白马村,成片的农田紧靠着马路,村民告诉记者,这是4个村的口粮田,有将近3000亩,县里的一个部门在这里做了土地整理项目,给他们修了十来公里的灌溉渠,当时村民特别高兴,但是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条灌溉渠,却成了村民最大的心病。

  白马村的村民贺介夫说:“那个渠道建起来后(不久),它那个水泥墩,我们乡里就说像筛子一样,漏水。”因为渠道漏水,在上游的田总是浸在水里,收割季节无法收割,而下游想要水的田却干得厉害,又得不到水。为此,上下游的村民经常吵架。

  原来,这也是不得已为之,上级下来的资金只有100万,县里又不能调用其他项目的资金,只能勉为其难,用空心砖修渠。本来这片田可以种双季稻,但是因为渠道漏水,很长时间里村民只能种一季稻。直到2013年,县里筹措资金,把整个渠道挖开,又重修了一遍。这次,又花了500多万元,水渠终于修好了。

  水渠能不能修,修得怎么样,这表面上看是渠道的事,反映的却是体制机制上的弊端。项目资金管得过严过死,基层没有自主权,没办法根据实际需要调配,钱用不到刀刃上。双峰县现在还有122个贫困村,7.8万贫困人口,基础设施不完善,他们脱贫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从2013年起,双峰县开始了对涉农资金整合的探索。

  2013年,双峰县专门成立了“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县委书记当顾问,县长当组长。他们想把原来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由县里根据实际需要,统筹使用。

  双峰县支农资金整合办常务副主任胡展鹏介绍:“我们成立整合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2013年至2020年全县的涉农项目资金规划。这个规划打破了行政区域的界限,按水源工程、按流域把它来设计规划,同一个区域内多个部门施工,把配套设施一次搞好,就不要搞重复建设了。”

  因为当时上面的政策不允许这么做,双峰县对涉农资金的整合是悄悄进行的,针对的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3年夏季,双峰县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锁石镇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稻田成片倒伏绝收,连村民喝的水,都是从县城用消防车送过来的。

  旱灾过后,县里想把锁石镇这片区域的河堤、田间沟渠、机耕路都整修到位,把灌溉问题彻底解决。这个项目涉及到县里5个部门,需要1000多万元资金。但是,这5个部门2013年的项目早就申报过了,锁石镇5个村,有的在项目范围内,有的不在。要按照县里的这个规划来,有的部门就得从别的项目调资金,或者向上级部门申请变更项目,这不但增加了大量的工作,还会担风险,所以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反对。

  一直以来,县里的涉农部门都是自上而下,条条管理,项目、资金都在各个部门手里,怎么用、用在哪儿,都是部门自己说了算,县里管不着。现在县里这么一整合,等于整掉了部门的权力,这也让他们很不舒服。

  为了做通各部门的工作,双峰县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县领导和各涉农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当面沟通。但是这样的会议,因为各部门的抵触,几次都不欢而散。

  尽管阻力重重,上面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但双峰县当时的领导班子,却打定主意,要把整合涉农资金的事做到底。双峰县县委书记禹敏说:“我们就是考虑,只要是把这个资金用在该用的地方,用在老百姓实实在在盼望的地方,我们就有这个底气把它整合。”

  胡展鹏说:“当时定了一个调子,我们只做不说,县里还把整合列入绩效管理考核,考核里面给了我们1分。”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