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康振生的院士之路:赤子情怀绿色梦(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12
摘要: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功能实验室主任、陕西省植保专家团团长、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康振生每年都参与相关产业病害调研、调查,积极为当地与中央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多年

  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功能实验室主任、陕西省植保专家团团长、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康振生每年都参与相关产业病害调研、调查,积极为当地与中央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多年来研究结果,康振生带领团队提出了“重点治理越夏异变区,压低初始菌源量,延缓病菌变异速率,阻断病菌跨区传播,控制全国条锈病流行”的分区防控策略,并研发出了针对性防治技术,构建了病害综合防控体系,保障了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康振生团队建立了小麦条锈病异地测报技术系统,病害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构建了以“作物结构调整、抗病品种布局、药剂拌种、冬孢子隔离、小檗处理”等为措施的“越夏易变区”治理技术体系,使“越夏易变区”初始菌源量减少40%,新小种出现频率降低50%,抗病品种使用年限延长3-5年,对全国条锈病有效控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与有关单位联合构建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在我国12省(市)大规模应用,成效显著,全国条锈病发生面积降低50%,每年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年均增收节支达 40亿元,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近60年来植物保护学科获得的国家最高成果奖励。

  全球锈病协作组织负责人、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植物病理专家Ronie Coffman教授赞誉说:“中国的防治技术可以成为国际小麦条锈防治的模板”,康振生先后被邀请到肯尼亚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生产防治指导,将锈病防治的“中国模式”推广到世界。

  此外,康振生带领团队揭示了小麦赤霉菌的侵染途径与致病机理,明确了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构建了赤霉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广泛应用,在赤霉病大流行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年均挽回小麦损失28亿公斤,相关成果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打造科研“康之队”

康振生的院士之路:赤子情怀绿色梦


指导学生(张纪强摄)

  多年来,康振生带领团队围绕小麦条锈病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从生产上寻找发现病害防治的问题——病菌变异导致的品种抗病性丧失,到实验室设计实验解析病害防治基础理论,再用于生产实践指导病害防治。

  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康振生就要求研究生围绕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控制的主线,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鼓励研究生自己选题并设计方案。他说:“要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独立思考,并在过去工作基础上站高望远,突破创新,最终有新发现、新见解和新突破。

  在康振生的团队中,没有“慵懒松散”的字眼,唯有“严谨求精”的追求。“做事情可能有结果,也可能没结果,但不干事情永远没有结果。” 他要求团队做到的“白加黑,五加二”,自己率先垂范。团队中师生相互讨论、甚至就某些学术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已是常态。不论是实验研究内容、方案、具体细节,乃至实验的失败和成功,研究生都要和康振生交换意见。讨论中,大家碰撞火花,创新思维,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到深夜。王晓杰教授说,为了讨论一个实验,我们经常会从晚上7:30一直持续到12点,几次和康老师走出科研楼时,楼门已经关闭了。

  而每年的团队联欢会、运动会上,康振生也一改平日的严肃,尽情地放松,唱歌、运动、表演节目样样少不了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师生们的感情更近了。

  教育贵于熏习,风气重在浸染。无论再忙,早上去东南窑、晚上去实验室已成为康振生每天的“例行公事”。他定期和研究生座谈,了解科研进度,并将自己了解的最新科研进展反馈给学生。康振生的率先垂范,带出了一支被业界誉为科研精锐之师的“康之队”。他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50多人、硕士生100多人,其中王晓杰博士论文被评为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人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科研成果多次发表在《自然通讯》《植物病理学年鉴》《新植物学家》《分子植物》《植物生理学》《分子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植物病理学》等国际著名杂志上。

  康振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发表论文272篇,其中SCI收录118篇,出版著作与教材15部,他引3537次,连续三年被Elsevier 评为中国农业与生物科学高被引学者;先后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揭示条锈菌毒性变异的遗传与分子机理工作才拉开序幕,而这也将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业无止境,任重道远。在通向未来的奋斗之路上,康振生依然行色匆匆。展望未来,康振生教授踌躇满志:“我是从麦田里走出来的院士,必将不忘初心,回归麦田,继续坚守田野科研攻关,同时培养好年轻人,让他们做出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康振生的院士之路:赤子情怀绿色梦


康振生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