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三山三水 “和”陋之有?——共青团县区行和县篇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11
摘要:当下,在新时代和县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新一代和县青年正以饱满的热情与奋斗的姿态青春建功,干事创业,大美和州,何陋之有?

安青网讯 编者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的一首《陋室铭》让安徽和县闻名遐迩。

和县地处皖东,濒临长江,坐拥“三山”“三湖”,即天门山、鸡笼山、如方山、香泉湖、半月湖、如山湖。和州大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孕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鸿儒、志士,留下了一曲又一曲青春赞歌。当下,在新时代和县高质量发展建设中,新一代和县青年正以饱满的热情与奋斗的姿态青春建功,干事创业,大美和州,何陋之有?

书记面对面

中共和县县委书记戴瑞

团县委在新时代和县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展现了青春本色

近年来,团和县委在县委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三个强县”建设,在“三大攻坚战”中主动作为、敢为人先,凝聚起最广泛的正能量,牵头开展了脱贫攻坚“金钥匙”、描绘了移风易俗“文明墙”、评选了生态环保“小卫士”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金钥匙”工程作为和县脱贫攻坚特色做法之一,成为构建社会大扶贫格局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团县委在新时代和县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发挥出了应有作用、展现出了青春本色。今后,县委会一如既往地重视团的工作、关心团的干部、支持团的建设,助推和县共青团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团徽闪耀扶贫路

团和县县委:“一金三微”开创青春扶贫新局面

本报记者谢婷婷

10月25日下午,天色渐黑,刚刚从医院化疗回家的张智来不放心村里道路的环境卫生,坚持穿上黄马甲,趁着天黑前又去村口巡视了一番。对于和县善厚镇早村村的56岁的贫困户张智来而言,能够在家门口有份轻松稳定的工作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珍惜越发看重保洁员的责任。因病致贫后,张智来曾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直到和县“金钥匙”扶贫公益基金开发并送来了公益性岗位,为他重新点燃了希望。近年来,团和县县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除了“金钥匙”,还广泛开展“微公益”、“微心愿”、“微帮扶”,深化推进“一金三微”脱贫攻坚特色品牌,在该县扶贫工作中吹响了团徽闪耀、青春建功的集结号与冲锋号。

“金钥匙”打开生活新气象

“保洁员每天的工作量不大,都是轻便活,全当锻炼身体,也多了份生活的寄托”。张智来一辈子务农、帮工,从来没有正儿八经上过一天班,收入不稳定,生活拮据。两年前,不幸患上肺癌,更是让家庭雪上加霜。2017年8月以来,“金钥匙”不仅给了他一份工作,还让他依靠自己的劳动领到每月300元的收入。“虽然生病,长期吃药、化疗,但是我发现自己的精神头越来越好。”张智来笑着说。

石杨镇花园村五保户黄大有也是“金钥匙”扶贫公益基金的受益者。自去年7月担任村河塘看护员以来,他每天负责村子周边八个塘口的安全巡查工作。每到寒暑假前,他就挨家挨户派发防溺水宣传单,日常紧盯着塘口的安全防线,丝毫不敢懈怠。“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吃喝不愁了。如今还有了一份工作,我就盼着身体好点,工作能干得久一些”。

不仅张智来、黄大有,还有善厚镇凤台村的曹茂文在家门口的半月湖景区担任保洁员、石杨镇花园村的林宜道担任村里的治安巡逻员,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靠着“金钥匙”收获了“金饭碗”,将日子过出了新气象。2017年7月,团县委、县工商业联合会、县总工会、县妇女联合会、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五家单位组织倡议设立“金钥匙”扶贫公益基金,专款用于公益岗位开发,帮助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

团县委书记薛昆介绍,该基金坚持因人设岗、因岗定酬,通过在镇、村开发适宜贫困户工作的卫生保洁、治安巡逻、河塘看护、园林养护等八类岗位,岗位月工资从100元至1000元不等,重点帮助老、弱、病、残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已有2.2万人次参与“金钥匙”公益岗位,发放劳务工资840万元,人均月增收近500元。“‘金钥匙’公益性岗位增强了贫困户对劳动脱贫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让贫困户在思想观念上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重新建立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仅如此,“金钥匙”还激发出了社会扶贫的磅礴力量,展现出了爱心人士的公益心声。截至目前,该基金累计募集资金2582.69万元,共计122家爱心企业和个人慷慨解囊。

“微公益”筑起心灵港湾

穿梭在西北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和县籍一年级新生孙丹丹时常回想起自己在家乡历阳镇龙华村“全心全益”义务辅导班学习的情景。“从七年级一直到高考后,家门口的辅导班填充了我整整六年的暑假”。

孙丹丹口中的辅导班,2013年由和县几位大学生村官发起建立,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开展义务辅导。发起人之一的马宁至今记得刚刚开班时的情景。“周边的老百姓,多是农村的老人,感觉很新奇,口口传播。第一天10个、第二天12个、第三天14个、第四天20个……”六年过去了,“全心全益”辅导班从最初专门从事课业辅导,到如今增加了兴趣启蒙、心理帮扶和素质拓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最初几名大学生村官抱团服务,到如今整合社会、高校的志愿者力量成立支教团队、设立校地共建的支教点;从最初的教育、陪伴留守儿童,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以支教志愿者的身份回归……

马宁介绍,2014年辅导班开始与高校联系,从此,大学生志愿者成了支教团的核心力量。今年暑期,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的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为该县268名留守儿童开展了为期23天的义务辅导,并在该县龙华小学挂牌成立了两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点。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毕明福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龙华小学支教点建设,争取把“全心全益”支教点打造成素质教育的集合地、社会实践的接续站、留守儿童的希望港。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