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穿越电影的教育书写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28
摘要:穿越电影的教育书写,电影,教育,教学,陈大伟,中国教师报

  陈大伟成都大学教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出版有《影像中的教育学》《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等。

  王晓琳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出版有“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丛书、《打开别样教育世界》等。

  中国教师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让电影走进教室。为什么是电影,两位老师认为它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陈大伟:我是做教师教育的,无论职前的师范生培养,还是职后的教师继续教育,我都喜欢用电影作为课程资源。

  教育属性是影视作品的重要属性之一,同时电影中也有大量的教育资源。比如,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描画了理想的教师形象,可以帮助教师认同和理解教师的职业生活,确立职业理想;电影《孩子那些事儿》刻画的学生个性迥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确立研究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观念和信念;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表现了教育守旧与变革、传统与创新的矛盾冲突……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电影中有故事,有艺术感染力,一些经典电影中的教师形象带给许多教师一生的影响。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理解镶嵌于背景的问题要比解决脱离背景的问题容易,由此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迁移至真实情境。就教师学习而言,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是与一个个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储存在记忆中,教师表现出的教育行为更可能是情境性运用。

  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缺乏公开的信心,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状况拿去扩散或给别人品头论足。实践中的教育案例难免会经过参与者的粉饰,因为要顾及执教者的感受,而对影视作品中的教育现象学习者可以不存顾忌,以本真、求善的动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批评可以更开放。

  此外,教育电影具有资源丰富、获取简便、分享面大等特点,能满足教师自由选择、自主安排的需求。

  王晓琳:导演李安说,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在2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与传统说教相比,电影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电影利用故事感染孩子,促进孩子在电影故事中进行反思,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师报:两位老师最近几年都出版了与电影课程相关的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陈大伟:我在2017年出版了《影像中的教育学》,精选了30余部教育电影中有意义的片段做品鉴,探讨教师的教育理念、自我认同、专业成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职业规划,乃至人生选择、人际沟通等问题,目的在于用高度凝缩的影视案例来解读教育现象,揭示成功案例的实践启示,讨论疑难案例的深层原因,并提供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此后,也在报刊发表多篇与电影教育有关的文章,其中《细说教育电影中的那些优秀教师形象》一文还引起了日本文部科学省新井聪先生的关注。

  王晓琳:我的作品基本“脱胎”于电影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从2016年开始,我陆续编辑出版了“影响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丛书、《打开别样教育世界》《当电影走进教室》。2020年受湖北省教育厅邀请,我和团队教师为湖北师生开发了54节线上抗疫电影课程,出版了“生命中的电影课”系列丛书,利用电影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教师报:您开始写书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

  陈大伟:曾经读到墨子的一个诘问:“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又知道应该“达则兼善天下”。我找到对老师有帮助和有启示的东西就想说出来、写出来。

  王晓琳: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面对身心成熟且极富挑战性的学生,十分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当我把电影引入班级管理,学生对影视教育的认同与喜爱、学生身上静悄悄的改变成为我写作的原因和素材。当我把生活、工作中的思考不断记录下来,就成了我写书的动力。

  中国教师报:您是有了出书想法后开始写作,还是写了一些文章后才有了出书的念头?写作前做了哪些准备?

  陈大伟:我是先实践的,用电影作为教师教育的资源,后来不少教师反馈这种方式确实对他们很有启发。一位教师说:“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但《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电影告诉我,你的努力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让他们走向更幸福的人生,所以我期待看到每个学生的成功,替他们高兴,也为自己自豪。”接着我又写了一些文章,然后才开启了一本书的写作。

  王晓琳:我是在发表了一定的影视教育方面的文章后才有了出书的想法。教室是师生共同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我和学生在经典电影故事中经历了一段又一段温暖至极的电影旅程。这种尝试不仅助推了生命成长,还让我积累了大量生动的影视教育素材,形成的心得与思考不断在媒体刊发,经过长时间打磨和提炼就成了书稿的雏形。

  中国教师报:动画电影、奇幻电影、音乐电影……电影的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写作前您会观看每部电影吗?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陈大伟:我无法大量看电影,也不愿意推荐太多电影给老师,让他们为此花费过多时间。所以,我选择截取电影片段作为讨论对象。

  电影有艺术的逻辑和结构,教育有实践的逻辑和结构,案例选取应该遵循教育实践的逻辑。我的选择标准,一是优先选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故事;虚构电影要选择可能成为“真实”的片段,也就是有教育“真”的基础、教育“真”的逻辑。二是具有典型性的片段,典型性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尽量避免选择教育实践中的小概率现象讨论。三是能引起关切性的片段,避免讨论一线教师已懂的问题,围绕教师认同、教师幸福、儿童理解等有现实意义或教师关注的问题选材。

  王晓琳:在把电影引入教室、引入学生精神世界之前,我一定会精心筛选、反复观看。

  我选择电影的标准有两个:其一,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比如,一年级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除夕的故事》《雪孩子》《龙猫》这样的电影可以让学生懂得独立的重要性。其二,内容上体现阶梯性。小学低段选择电影的主题是信任和勇气,小学中高段选择电影的主题是勤奋和自信,初中阶段选择电影的主题是应对青春期、培养使命感和担当精神,高中阶段选择电影的主题是坚定理想信念、合理规划人生。

  中国教师报:解读电影案例应该基于怎样的立场和前提?

  陈大伟:我认为需要立足教育立场、运用教师的眼光。教育立场意味着不忘教育初心、教育理想、教育责任,运用教师的眼光去理解和把握教育的基本规律。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