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揭開“未來教育”的面紗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0-23
摘要:日前,江西省宜春市宜陽學校操場上,學生們復習線上課堂學習的動作,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劉繼剛攝/光明圖片新學期開學,在浙江省溫嶺市未來教育實踐中心的拓展

揭開“未來教育”的面紗

日前,江西省宜春市宜陽學校操場上,學生們復習線上課堂學習的動作,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劉繼剛攝/光明圖片

揭開“未來教育”的面紗

新學期開學,在浙江省溫嶺市未來教育實踐中心的拓展區,學生們觀看學校展陳的機器人。江文輝攝/光明圖片

【教育探索】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正在掀起一場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系統性變革,為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擁有獨特的教育制度優勢、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堅實的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成功實施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實踐經驗,已經具備搶抓時代機遇的先決條件。

未來教育將向何處去?中國教科院課題組梳理政策文件和理論文章,分析未來教育發展形勢,並提出政策建議。

重塑學習環境、跨越學科界限——

新科技革命給教育帶來哪些機遇

教育智能化。作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推動教育體系從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一是重塑學習環境,借助物聯網和情境感知技術全面了解教育運行狀態,將學校變成萬物互聯、智慧感知、虛實融合的智慧學習空間﹔二是重構學習流程,利用學習分析技術跟蹤學生學習過程,洞察學習規律,提供及時有效的學習支持,幫助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三是創新教育管理,利用智能技術提升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實現事項清單標准化、辦事流程規范化、業務處理協同化。

教育數字化。隨著5G技術的落地應用,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一是在線教育加速普及,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在線教育的“井噴式”增長,直播課堂、網絡點播、在線輔導等成為學校開展教學的重要方式﹔二是教育供給有效拓展,在線教育和智能教育新業態初現端倪,社會化教育服務市場不斷發展,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多元的教育機會﹔三是教育“在地國際化”成為常態,在國際秩序動蕩調整和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人才跨境流動面臨挑戰,國際人文交流的主陣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不出國門也能開展“留學”、國際交流和科研合作。

教育融合化。知識跨界融合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主導趨勢,未來教育也將呈現出三種態勢:一是學科融合,跨越學科專業的界限,注重跨學科課程建設,以交叉學科專業對接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二是校內外融合,政府積極探索向社會力量購買教育服務,指導性目錄不斷優化,支持學校與科研機構、企業、社區、家庭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構建校內外資源相互溝通、高度共享的辦學格局﹔三是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在線教育正在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混合教學逐步走向常態化。

教育終身化。當前,知識更新明顯加速,新舊職業呈現結構性更替,終身學習能力成為新一代勞動者的核心競爭力。一是教育目標立體化,未來人才培養強調實踐應用能力,發展互聯網思維和跨界思維,注重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二是教育對象全納化,通過各類教育體系的有效銜接,為各行各業人員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讓每個人都成為終身學習者﹔三是學習途徑多元化,加強校園與職場的對接,面向重點人群開展“不脫產學習”“送教入企業”和“訂單式培養”,暢通人才成長通道。

辦學體系相對封閉、雙師教學力量薄弱——

新形勢下我國教育發展面臨這些問題與挑戰

人才培養重心轉移。新科技革命引發了一場劇烈的社會分工調整,那些以機械性重復勞動為核心的職業將會被技術所替代,人才培養重心不再局限於固定的知識技能,更加注重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的有效聯結,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意志力、責任感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教師角色面臨轉型。“雙師教學”和“人機共教”將對“個體戶”性質的教師工作模式帶來嚴峻挑戰,教師角色出現分化,學情分析師、教學設計師、學習指導師、情感引導師等角色受到社會關注。同時,具有跨學科教學能力的教師數量明顯不足,全科教師、STEM教師等專門人才培養仍顯薄弱。

教育信息化亟待升級。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能學習環境建設還比較薄弱,缺乏統一的技術標准和數據標准,在線教學大多停留於傳統講授層面,對學生在線學習規律的研究明顯不足,“互聯網+教育”需要進一步探索有效模式。

辦學體系相對封閉。學校與外部社會缺乏協同機制,教育供給相對不足,學校購買教育服務的准入標准和權責機制不夠健全,社會多元主體參與教育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發,“互聯網+教育”新業態的質量監管目前還處於真空地帶。

終身教育制度尚不完善。我國終身教育取得了明顯進展,但終身學習理念尚未普及,經費投入不足,師資力量不強,學分銀行和資格框架還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的規范和地方配套落實措施,教育、人社、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尚未完全理順,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人力資源轉型。

創新教師培養計劃、重視隱私保護和算法倫理——

未來教育將給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將智能學習環境列入教育領域的新基建重點工程,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轉型升級,支撐引領未來教育發展。一是加快建設教育專網,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為依托,面向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教育專網,在農村學校優先部署5G網絡,支撐在線教育和智能教育的規模化應用。二是構建“人工智能+教育”大平台,以省級單位為試點,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區域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和資源平台,逐步實現標准互認、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教育需求。三是創新投資模式,通過減免稅收、增加補助等政策支持,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教育信息化投資,推動建設模式從單一政府財政投資向多元化投融資轉型。四是利用新基建帶動教育新業態,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型教育模式、新型學校形態、新型服務業態進行有效對接,發揮“一張白紙好作畫”的獨特優勢,在欠發達地區率先開展“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試點,優先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農村教育轉型,使處境不利學生也能享受到高質量教育。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