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老四、李雪琴、张踩铃……短视频时代的东北突围(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3-03
摘要:歌曲《东北东北》中有一句歌词:“一过那山海关,全都是赵本山。”某种程度上,这并非一句戏言。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前辽宁大学教授江帆曾在赵本山、李雪琴的老家铁岭开原插队7年,在她看来,李雪琴在《脱口秀大会

  歌曲《东北东北》中有一句歌词:“一过那山海关,全都是赵本山。”某种程度上,这并非一句戏言。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前辽宁大学教授江帆曾在赵本山、李雪琴的老家铁岭开原插队7年,在她看来,李雪琴在《脱口秀大会》中的表述,并没有太多舞台表演中的刻意为之,而是把辽北山区里的日常生活样态,忠实拿上舞台。那里的生活和表述风格,就是这种效果。

  李雪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随意讲了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和开原的发小出去玩,嘱咐说“我没带手机,你记着点道”,朋友说“好,你放心吧”,回来时却迷路了,李雪琴问:“你记道了吗?”他说:“我记了。”“你记的啥?”“我记得这儿有个狗。”“狗呢?”“狗走了。”

  李雪琴说:“大家都觉得我幽默,我说你可能是东北去得少,东北朋友少,到了东北你就会发现,老多这样的人了。”

  “说瞎话”的艺术

  1990年,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表演小品《相亲》,随后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成为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一道“当家菜”,在跨越区域文化空间阻隔、赢得天南海北不同阶层观众喜爱方面,赵本山风头无两。

  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王衍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除了表演和创作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北方言的使用。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接近,易于理解,却又与普通话有显著的区别,直白夸张、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节奏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春晚小品的吸引力,也彰显出了黑土地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和热情洋溢的生态。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仅诞生了赵本山这样的笑星,袁阔成、刘兰芳、陈清远、田连元、单田芳等全国驰名的说书名家也大多出自这里。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前辽宁大学教授江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观众看到了赵本山和那些说书名家,却没有看到在他们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口头传统”群体。东北把讲故事叫“讲瞎话”,东北人善于“讲瞎话”。

  在东北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谣:“瞎话瞎话,扯起来没‘把儿’”,“三根牛毛能织个马褂,老太太穿八冬,老头着八夏,说太破太旧,弄到房后,儿媳妇捡回来补一补衲一衲,一穿穿到七十八。”短短几句话,已经把东北人编故事的能力和一个故事口头流传的生命力生动展现了出来。

  上世纪80年代,江帆参与历时30年的《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文化工程,在田野调查中,她发现当时仅辽宁就有数十位能讲几百个故事的民间故事家,他们大部分是普通农民,一辈子躬耕乡里,根本不为外界所知。其中一位名叫谭振山的老人能讲1062则故事,被学术界誉为“东方的一千零一夜”。2006年,“谭振山民间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帆认为,说这些农民讲的故事是最古早的脱口秀也不为过,因为他们不但能把短故事往长里讲,而且特别有现场互动能力,就是跟生活要“抓口”,现场抓素材,和观众互动,把气氛调动起来。这种现场能力在赵本山、李雪琴等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因为口头文学、民间讲述本来就是当地的生活常态。

  东北人强大的口头表述能力与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有直接关系。用李雪琴的话说,“到了冬天不能出屋,贼拉冷,就搁家唠嗑,唠一年咋也能唠出点东西来了。”

  江帆认同这个看法,“人都有精神需求,南方的庄稼一年三熟,农事繁忙,自古讲究的是‘饭养身,歌养心’,他们一边插秧、踩水车,一边唱山歌,所以南方的山歌特别多。东北的庄稼一年一熟,半年是冬天,在没有电的年代,人们的精神娱乐活动就是在屋里说书、讲故事、唱二人转。”

  在张踩铃的记忆中,家里的农村亲戚从10月秋收之后到第二年4月都没有什么事干,就“坐炕头拿花生瓜子开唠”,“你说你天天唠,你不得把这嗑唠得有意思一点?就开始逗,就开始互相怼。”

  东北的文艺土壤孕育出了赵本山,使赵本山在电视时代成为国民喜剧明星,他在小品和电视剧中塑造的形象,又反过来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1990年出生的张踩铃和张金条是看着赵本山的小品长大的。张踩铃觉得赵本山缺席春晚的那年,似乎就是她感觉除夕寡淡的开始。录制《奇葩说》的时候曾有人问张金条,“你这些笑料的源泉是什么?”他说,《刘老根》和《马大帅》。张踩铃特别能明白张金条话里的含义,“就是也想不到具体哪一点是从《刘老根》《马大帅》里出来的,但我们从小寒假、暑假就看这些电视剧,确实潜移默化地受影响。”

  赵本山对老四的影响更大。从1988年赵本山成名前在辽宁春晚上表演的小品《十三香》开始,他的每一个小品,每部电视剧的每一集,老四都没有落下。

  2004年,18岁的老四独自去日本打工。初到日本不会日语,他只能在面包工厂干最简单、辛苦但不需要沟通的工作——每天晚上9点到早上8点站在高温的巨大烤炉前,不停地把烤盘推进烤炉。昼夜颠倒,工作强度大,工厂只管一顿饭,老四到日本两个月后就从180斤瘦到120多斤。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远离故土亲朋,语言又不通造成的封闭孤独。拯救他的,就是赵本山、范伟主演的电视剧《刘老根》和《马大帅》。

  在东京埼玉县十几平方米的小出租屋里,老四一遍又一遍循环播放着这两部电视剧,尤其《马大帅》,看了得有七八十遍,最后看到什么境界呢?“随便说一个情节,我马上就能说出来是在第几部第几集的第几分钟。” 这部剧是他精神的桃花源,让老四觉得仿佛回到了家乡,回到熟悉的环境里,又和亲戚朋友聚在了一起。每看一遍,他都有不同的快乐和收获,这部戏支撑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如今,老四视频中那些充满小事故小算计却也有可爱之处的小人物,就有这些经典影视作品中典型东北人的影子。

  苦中作乐的东北人

  在日本打工4年,老四回到佳木斯,去送快递,也很辛苦,但他挺知足。他觉得东北人的基因里似乎天生就有种乐观精神,很多幽默是从苦里来的。

  赵本山最走红的90年代,也是东北巨变的年代,共和国长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