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改革开放数十年,北京进入“居者优其屋”时代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1-28
摘要:改革开放数十年,北京进入“居者优其屋”时代,北京,邓小平,住宅,住房,住宅楼,平房

改革开放数十年,北京进入“居者优其屋”时代

▲邓小平视察前三门住宅建设情况。(资料图片)   北京建工集团/供图

改革开放数十年,北京进入“居者优其屋”时代

自崇文门路口向西拍摄的刚刚建成不久的前三门住宅区。(资料图片)北京建工集团/供图

1200多年前,深谙民间疾苦的杜甫热切期盼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诚如斯言,房子一直位居中国老百姓的“三大生活理想”之首。

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从筒子楼到住宅小区,从全民“蜗居”到舒适“安居”,改革开放40年,北京人的居住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平房、大杂院里的喜怒哀乐,到家属院、筒子楼中的酸甜苦辣,再到现代化小区的生活日常,40年来,人们的住房愿望也从“居者忧其屋”过渡到了“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

1970年代人均住房面积比不上解放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兼顾“为生产服务、为中央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在建设新首都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自1952年起,北京市规划建设部门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但由于财力的限制和整个城市功能的制约,居民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而且呈现扩大的趋势。

《北京志·房地产志》中数据表明:1976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反而比1957年降低0.34平方米,还不足4平方米,更远比不上1949年北京人均住房面积4.9平方米。居民的住宅问题是困扰京城的一大头疼问题。除掉当时机关干部们住的宽敞楼房面积,北京普通居民的住房面积在3平方米以下,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一间14平方米平房居住的工薪阶层大有人在。

万人参与盖起前三门大街“火柴盒”

前三门(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住宅楼从今天的崇文门十字路口西南角,一直到长椿街西边、两便门大街南侧的3栋高楼,全长5公里,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沿街有37栋住宅楼。1971年,北京市革委会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前三门大街”建设规划问题的报告》。报告认为地铁一期工程完成后,从北京站起,经崇文门、前门、宣武门向西北折至复兴门一线,已经形成一条长达7.7公里的新街道。这条街道横贯首都中心区,地位重要,街面宽阔,适合建设住宅。

1976年2月10日到12日,在工人体育场招待所,“前三门工程”动员会议召开。当时的前三门统建工程总指挥部技术组组长胡世德回忆,动员会议有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市规划局、市建委等各有关单位的220人参加,时任市建委副主任的李瑞环作动员报告,提出要在4年时间内将前三门和西二环建设好。前三门住宅楼作为北京解放后第一个最大单项住宅工程,采用效率最高的“统建”,并开始大面积推行内墙火模板现浇混凝土和外墙预制混凝土板相结合的施工体系。

当时,建设前三门住宅楼的造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并集结了北京6个大建筑公司的力量。“抓纲治国举红旗,十里长街立新功”、“拼命大干四个月,三十七栋全矗起”都是在誓师大会上提出的响当当的口号。一万人参与建设,45台塔式起重机的统建规模,举国家之力……当时来访的香港传奇人物霍英东先生曾羡慕地表示“在香港即便倾家荡产,也盖不起这楼。”

1976年5月25日正式开工,1978年12月底基本建成,高层板式住宅楼和高层塔式住宅楼得以首次亮相京城。正是“前三门大街”这样一排“火柴盒子”,一度成为北京的骄傲——我们也能建高层住宅了。

经历唐山地震改进住宅抗震措施

节约是这一时期工程建设的原则,于是有了“以电梯为中心的规划”,胡世德回忆,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电梯后,为了提高电梯的使用率,使用了长廊。也是为了节省,电梯并不是层层停。而没有电梯的楼层应有的电梯间就可以规划成一居室了。整个工程中,按照当时北京市一类高层住宅标准:前三门住宅区的每户建筑面积55平方米,一室户占所有户型的10%,二室户占73%,三室户占13%,每户都有一个厨房和卫生间以及壁柜和阳台。基本开间分2.7米、3.3米和3.9米三种,以3.3米为主。

1976年的7月28日发生了唐山大地震,胡世德回忆,当天上午,统建指挥部继续工作,下午,他和副总指挥刘导澜去查看天坛大板楼等高层住宅有无遭到震害,在小公园里用塑料布避雨住了一夜后,29日,前三门在建住宅楼和全市建筑开展了检查、鉴定和加固。

“前三门工程为此停了两个月,我和刘导澜等人到天津、唐山考察震害区,做出对前三门工程的抗震分析和改进措施,采用现浇内墙和外墙砌筑相结合的内浇外砌体系。”直到今天,前三门住宅区的居民说,虽然房子太逼仄了,但是墙体是真的结实。

邓小平视察时关心住宅楼抗震系数

1978年10月20日,邓小平来到前三门大街住宅楼工地。自9月率党政代表团从朝鲜访问回国以来的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继东北三省、唐山和天津两市,这已经是邓小平第四次视察新建居民住宅楼。唐山大地震后,在住宅建筑上,抗震安全和加快解决安居宜居问题一直是邓小平牵挂心头的大事。

在大家的陪同下,74岁的邓小平走进宣武门东大街16号楼,先看了一个两居室,又看了一个三居室单元房。他先询问了房间面积,随行的市建委主任赵鹏飞回答说:“两居室的大间是14平方米,小间9平方米;三居室的大间是14平方米,中间12平方米,小间9平方米。”邓小平似乎有些遗憾地说:“小了点儿。”然后他又指了指天花板问: “房间有多高?”赵鹏飞答道:“层高2.9米,净高2.7米。”邓小平又问:“前三门大街都是几层楼?”赵鹏飞回答说:“塔楼高12层,板楼高8至9层。”接着,邓小平又询问楼房的抗震系数,工作人员介绍道,前三门大街的住宅楼动工时赶上唐山地震,所以在后来的设计上考虑到了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

邓小平提议住宅“面积搞得大一些”

视察完宣武门东大街16号楼后,邓小平再次乘上车来到宣武门西大街新华社对面的4号板楼。邓小平登上中单元二层,在二楼的楼梯间,邓小平用商量的口气提出“层高能不能降低一些,把面积搞得大一些?”随行的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随口开玩笑说:“爸爸您不能因为自己的个子矮,也得让房子变矮。”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邓小平也慈祥地笑了。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