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当年,18个人签生死状搞改革,让全村人的年收入翻了22倍!(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31
摘要:这份“大包干承诺书”里这样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这份“大包干承诺书”里这样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那个年代,分包到户是和政策对着干,是要坐牢的事。这么一签字,人人都有份儿,队上的干部些才敢搞。”严宏昌说,用按手印把全村人绑在一条船上后,“大包干”正式开始实行。

  变则通

  "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小岗村民文化广场上,一本摊开的《邓小平文选》雕塑镌刻着这一讲话。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大包干之后:再也没出去要过饭

  红手印按完,18个人默默回家。当天晚上,严宏昌几乎一宿没睡。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拾掇拾掇家伙什儿,拖着老婆下了地。儿子严余山当年6岁,仍清晰记得那一年的“饿”——秋收前家里仍然窘迫,吃不上饭。他仍然常常和邻居家的孩子一块儿,到邻村乞讨要饭。“那年爹妈特别辛苦,起早贪黑的,整个人都扑在地里了。”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在1979年的秋天,迎来了最幸福的时刻。严余山回忆说:“我记忆里,有两样东西小时候没吃过,玉米和山芋。1979年之前,这些是都吃不上的,1979年之后是不用吃了。”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从这一年开始,严宏昌一家子再没出去要过饭。

  “大包干”像个大胖小子迎风而长,可“孩子”的“户口问题”一度让严宏昌等人夜不能寐。“第一年干出了成绩,我们都很高兴,但是毕竟没有政策定性,我生怕哪一天就被抓进去了。”第一年大丰收,第二年收成还在增长,这让严宏昌停不下来,“谁都不想再回到饿肚子的日子了,能干一年是一年,能干两年是两年。”

  严宏昌说:“其实当时好多村都在悄悄搞‘包干到户’,但是都不敢提出来。最开始我们取名‘大包干’,也是模糊这个概念,避免风险,有人问起,对外说是‘包干到组’。”

  从“包干到组”到“包干到户”,一字之差,酝酿着中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剧变。

  历史的转折:改革冲破体制痼疾

  1978年冬夜的“红手印”,画下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改革浓墨重彩的第一笔。但在当年,这个举动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和争议。

  从1979年开始,小岗村的“大包干”陆续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但此时,社会对联产责任制争议激烈,报刊还时有批评言论。“大包干”这个小胖子能不能上“户口”?不仅严宏昌,整个安徽省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这个问题放到了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桌上。

  1980年春节刚过,万里来到小岗村,在严宏昌家,两人谈了将近四个小时。“一开始他就问‘我能随便看吗’,我说能。他先不表态,不说好也不说坏。我心里是不安定的,他要说一声不对,那我马上就要进监狱。但是他看完第一句话是‘我早就想这么干了,就是没有人敢,你干对了’。”严宏昌说。

  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大包干”。1982年,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此后,全国各地的人们蜂拥到凤阳学习“大包干”——没有地方睡,只能在教室打地铺;接待不过来,只能在县大礼堂重复播放录像带。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看得见摸得着的粮食,让严宏昌明白,两年前小岗村十八户人冒着巨大风险做出的决定,是对的,“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对话 | 严宏昌

  “我只是刚好站在了历史的节点上”

  “大包干”发起者、领头人严宏昌。

  严宏昌今年虚岁70,已经到了“享清福”的年龄。现在他和任何一个普通农村老大爷一样,每天没事儿到自家田里转转,偶尔串串门子。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他迎来了比往常更多的访客,人们为当年的传奇故事而来,见到的,是一个普通而亲切的农家老人。

  5月12日,记者在严家铺子里和他聊天,对于40年前的“孤注一掷”,他显得十分平静淡定。在1978年的那个冬夜,他带领17个人按下手印的那一刻,“想都没敢想”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重要一刻。40年后回顾往昔,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小岗村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村庄。

  “在那个环境下,每个村都可能成为小岗村,最终历史选择了我们。这是个巧合,我只是刚好站在了这个节点上。”他摁灭手里的烟蒂,又点上一支,“但这也是我这辈子,最重要和最自豪的事。”

  今日小岗村的二次创业

  在改革开放新起点上蓄势再出发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展示领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15年7月8日摄)。新华社发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小岗村又迎来了一波探访热潮。

  被称作“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小岗村首创“大包干”后,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却滞后了,村民增收乏力,被称为“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父辈们的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掀起了改革浪潮,今天怎样继承发扬小岗精神,如何再出发?”这是小岗村年轻人发出的时代之问,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40周年是对小岗一次审视,也是一次考验。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