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我國將構建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4
摘要:“5、4、3、2、1……點火

“5、4、3、2、1……點火!”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作為我國海洋水色衛星家族的新成員,海洋一號D星將與已發射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業務衛星星座,形成上、下午雙星組網,開展大幅寬、高精度、高頻次觀測,填補我國海洋水色衛星無下午觀測數據的空白。這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並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

五大載荷顯神通

2002年5月15日,我國第一顆海洋水色衛星——海洋一號A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結束了我國沒有海洋衛星的歷史,也開啟了“海洋一號”衛星系列發展的新紀元。

按照2012年國家發布的《陸海觀測衛星業務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2020年前,我國將發射2顆海洋水色業務衛星。海洋一號D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這一任務圓滿收官。

海洋一號D星和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和一院研制。國家航天局負責海洋一號D星工程組織實施管理,自然資源部為牽頭主用戶部門。

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介紹,海洋一號D星是我國第4顆海洋水色衛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第3顆海洋業務衛星。它的長相與海洋一號C星宛如復制粘貼,技術性能與C星也基本相同,用於連續獲取全球水色水溫資料,監測我國海岸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變化,同時服務於自然資源調查、環境生態、應急減災、農業、氣象、水利、交通等行業。

此次發射的海洋一號D星配置有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海岸帶成像儀、紫外成像儀、定標光譜儀、船舶自動識別系統五大載荷。其中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用於探測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溫度場﹔海岸帶成像儀用於獲取近岸水體環境、海岸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信息﹔紫外成像儀用於近岸高渾濁水體大氣校正﹔定標光譜儀用於監測水色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的在軌輻射精度和穩定性﹔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用於獲取大洋船舶位置信息。這些載荷探測的海洋水色要素,可用於開展水色環境、水質、大洋漁業、海溫、海水、赤潮、綠潮、海岸帶以及極地科考業務化監測與科學研究。

組網觀測將成未來海洋業務衛星“新常態”

“海洋是四維動態變化的流動水體,海洋要素的時間空間尺度也是多種多樣。”劉建強說,必須通過多星組網,使空間幅寬增大,覆蓋頻次增多,從而提供快速、高精度的衛星遙感數據來達到業務化監測服務要求。

海洋一號D星與在軌的海洋一號C星雙星組網運行后,上午被太陽耀斑影響的海域下午觀測能夠避免,上午被雲覆蓋的觀測海域和未被觀測到的區域下午有機會得到彌補,將大幅提高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他以冬季渤海海冰、夏季黃東海滸苔監測為例,進一步解釋說:“如果僅靠單顆衛星海岸帶成像儀監測,我們可以得到某一時刻的海冰、滸苔信息,但由於軌道與幅寬有限,隻能每3天獲取1次。如果有雲,就隻能再等3天,實現每天有效覆蓋就無法達到要求,被關注區域的中間變化過程及突變就不能及時發現。雙星組網運行的海洋衛星,可以提高獲取有效數據的概率,同時隨著數據時效性的提升也將大大提高預報的准確性。”

“未來,組網觀測將成為海洋業務衛星‘新常態’。”劉建強表示,隻有全面、長期、連續有效監測,才能了解包括海洋在內的自然資源各要素的分布及變化過程,發現變化規律,合理做出空間規劃,科學開發與管控自然資源,對各類自然災害進行監測與及時處置。

據了解,目前海洋二號系列衛星組網正在大力推進,海洋三號衛星系列組網即將到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原主任蔣興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海洋一號、海洋二號、海洋三號系列衛星的組網運行,我國將進入可見光、紅外、微波多手段業務化綜合監測海洋的新時代,為海洋監測管理提供可靠支撐,同時也為自然資源調查、應急救災、生態環境等領域提供更多服務。(記者陳瑜、付毅飛)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