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特征及警示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03
摘要:编者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第74个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战争的根源并未根除,霸权主义

  编者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第74个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战争的根源并未根除,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我们必须牢记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凌辱、尊严被践踏、发展进程被打断的惨痛历史,必须加快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为世界和平稳定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一部日本近代史,就是一部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史。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以军事立国、极力向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直到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日本侵略者的足迹遍及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几乎与世界上主要的大国都交过手。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频率如此之高、范围如此之广、对象如此之众,在世界战争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战争土壤的根植性

  日本统治者推动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公元391年,日本通过武装入侵一度确立了对百济、新罗等朝鲜半岛南部国家的宗主权。从8世纪开始,武士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社会重要的军事力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武力作为权力基础和维持统治手段的武家政治,这更强化了日本统治者的战争欲望。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并抛出了所谓的“丰臣三策”,提出征讨朝鲜,进占中国、印度,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虽然三次尝试都以惨败告终,但其思想被日本历任统治者所继承。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者把军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整个国民生活从属于军事及对外侵略战争;同时在全面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日本统治者汲取列强们“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从思想与国策上为其好战找到了现实样本。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成为其穷兵黩武、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之源。甚至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仍然企图否认二战侵略历史、突破战后体制、重新扩军备战。

  战争体制的举国性

  为适应侵略战争需要,日本统治者利用家国同构、忠孝尊皇的民族传统对本国人民进行洗脑,统筹政治、经济、外交与战争等诸多领域的事务,形成举国对外的战略指挥体制和政策制度保证。从明治政府成立到1877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在军事和外交上,天皇是日本陆海军统帅,决定陆海军编制及常备兵数量,拥有宣布战争与缔结和平等诸条约的权力。为确保天皇统揽一切军政大权,日本还在组织制度上作了具体安排,例如平时军政军令相对分开,战时成立大本营统一指挥所有军队和军事行动,实行全民皆兵的战备方针及相应的征兵动员制度,改革后勤保障和装备保障体制。特别是大本营制度,由天皇集中统一指挥一切军事事务,强力的指挥体制和严谨的军事编制,形成了能适应近代战争需要的军事系统。在日本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中,这种军国主义战争体制为日本占据战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把日本带进了万劫不复的战争深渊。

  战争决策的冒险性

  一次次战争冒险的成功,给日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胆量越来越大,更加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野心,使之更加信奉以攻为守、武力征服世界的战略。例如《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将日本经济向前推进了数十年,赔款中的90%用来发展军工业,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建立起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体系,第一次产业革命高潮兴起。1914年至1918年,日本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日本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上升为世界五大海军强国之一,得以在整个太平洋地区与美国抗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疯狂攫取我国东三省丰富的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日本在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上不断收获着“战争红利”,促使日本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加速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也刺激着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更加狂热。日本“以战养战”国策的巨大冒险性,将其推上了穷兵黩武的不归路。

  战争准备的狡黠性

  日本为发动侵略战争,长期确定某一假想敌,据此进行深入细致的情报搜集,以及体制、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全面准备。一旦时机成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战略战术和作战计划,进行充分的临战准备和训练。发动战争,日本让情报先行。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前12年,即1882年,日本就将中国列为头号假想敌和侵略目标,开始扩张军备,组织实施对中国的战略侦察。日军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情报侦察。日本间谍游历中国沿海各省,提出了《攻取中国以何处为难何处为易》报告,对中国的“山川险要,土俗人情,无不详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以美国为假想敌,制定了多份战争计划。其中,为袭击美军珍珠港基地,日本曾先后派出二百多名间谍潜入瓦胡岛收集各种情报,对檀香山及预定偷袭航线的水文、地形特点进行详细勘察。近些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暗暗加强了军事力量,又走向再武装。

  战争推销的欺骗性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无不伴随对内对外的蒙蔽欺骗。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时,为掩盖侵略目的,日本宣战诏书中称是为了“维护东洋全局之和平”。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称霸亚太地区,提出所谓“生命线论”。九一八事变后成立伪“满洲国”政府,以“日满一体”“同心同德”“皇族共和”为立国宗旨,声称要建设“王道乐土”,以此麻痹人民。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政府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特作“关于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声明。日本制造傀儡的伪“满洲国”后,更是大言不惭地提出实行“日、满、华共存共荣”。在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抛出的“合作”“提携”“互助”三原则诱使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本在沦陷区建立了一套殖民化的教育体制,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日本侵略者利用对内外的欺骗,企图达到美化侵略实质,坚持殖民统治的目的。

  战争结盟的攀附性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