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08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造星工程”和“签约制度”全面铺开。毛宁、杨钰莹、陈明、甘萍、李春波、光头李进……这些名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闪闪发光。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广东第一代流行歌手出席音乐活动,前排左起:刘欣如、李春波、火风(花衣者)、金学峰、高林生、毛宁、陈汝佳、光头李进 摄影/ 魏辉

广东流行音乐之造星

记者 胡广欣

广东,是内地流行歌星的摇篮。

上世纪八十年代,太平洋影音公司首开“盒带明星”先河,沈小岑、程琳、朱晓琳、“唐彪安李”二重唱等成为早期的内地流行歌手,迎来人气大爆发。

上世纪九十年代,“造星工程”和“签约制度”全面铺开。毛宁、杨钰莹、陈明、甘萍、李春波、光头李进……这些名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闪闪发光。他们是中国内地当代流行乐坛第一代明星,身上深深地打着“广东制造”的烙印。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费翔在内地的第一张专辑由太平洋影音公司推出

起源

造星从流行音乐开始

曾任太平洋影音公司副总经理的刘志文说:“造星是从流行音乐开始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太平洋影音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开始有意识地发掘和培养流行歌手,人称“波士”的刘志文便是这场早期造星运动的重要推手。当时,刘志文打出“造星组合拳”:拍音乐录影带,举行全国巡演,办“云雀奖”颁奖礼,联合各大媒体为歌手造势……这些如今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宣传手段,在当时却是破天荒之举。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李春波的《小芳》让1993年成为“小芳年”

云雀奖成为城中盛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还没有“MTV”这个概念,刘志文已经开始通过录像带对歌手进行宣传推广。每年国庆前夕,全国各地的音像商家都会奔赴广州,在全国音像制品订货会上采购最新最潮的音像制品,而最早的音乐录像带就是专门为订货会而制作的。此时的太平洋可谓独领风骚,别的公司顶多只能提供试听,但在太平洋的摊位,不仅可以听,还有音乐录影带可以看——有声又有色,一下子就抓住了音像商家的眼球。随着太平洋出品的盒带热销全国,歌手的身姿也通过音乐录影带“占领”全国大大小小的音像店。当时,太平洋为台湾歌手费翔打造了他在内地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其中一首歌《飞扬的青春》由费翔与内地歌手成方圆、董莉、唐彪合唱,MV也在北京天坛、广州五羊雕像、上海外滩、台北圆山饭店等多个城市地标取景拍摄。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金童玉女”1990年首次获奖,杨钰莹激动地拧了毛宁的鼻子 摄影/ 魏辉

要让歌手真正走入大众的心,只有影像还远远不够。因此,刘志文主持成立了太平洋艺术团,把太平洋旗下的歌手、乐手凑到一起举行全国巡演,反响异常火爆。刘志文回忆:“我们经常一天要演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演到最后,观众都起立给我们鼓掌。”经过太平洋包装打造的歌手风头一时无两,如今不少知名歌手也曾是太平洋艺术团的成员,那英就是其中之一。

从1981年开始,太平洋开办“云雀奖”,对销量好、社会效益好的歌手进行表彰,每位获奖歌手可以获得1000元的奖金。刘志文回忆,要参选云雀奖,200万盒销量只是“起步价”,由此可见当时流行音乐市场的繁荣。云雀奖最开始只是太平洋影音公司内部的小型表彰会,但因为太平洋的巨大影响力,云雀奖从一开始便受到了各方重视。首届云雀奖上,时任广东省长梁灵光亲自颁奖,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也给太平洋发来贺信。之后,云雀奖越办越大,场地从东方宾馆移至体育馆,形式也演变成大型颁奖晚会。刘志文说:“一个音像公司主办的颁奖礼有这种影响力,真的不容易。”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多年之后,毛宁和杨钰莹回到当年的“出发地”广州出席活动 摄影/ 魏辉

广东媒体为造星助力

流行歌手崛起,广东媒体功不可没。亲历过那段时光的音乐界人士都说,当时的广东媒体都热切关注着这群冉冉升起的新星。好几届云雀奖都由广东电视台进行转播,让这个颁奖礼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大大提升。《羊城晚报》与云雀奖之间还有一段佳话:1985年,时值《羊城晚报》复刊5周年,羊晚与太平洋合办了第四届云雀奖。刘志文回忆,这届云雀奖的安排十分“时髦”:活动从下午开始,先在中国大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和自助餐宴会,然后移师中山纪念堂举行颁奖典礼。

刘志文与《羊城晚报》渊源颇深,他回忆说:“《羊城晚报》的晚会、花地等版面,当时每个月起码有三四篇稿子介绍太平洋的歌手和盒带。”他更笑称自己是《羊城晚报》的“编外记者”,有时候会自己动手写稿,“当时的夜班编辑都认识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东电视台在每周六开设了一档固定节目《太平洋之声》,对太平洋影音公司旗下的歌手和唱片进行推介。著名本土电视综艺节目《万紫千红》也是歌星的摇篮,吕念祖、毛宁、杨钰莹、唐彪安李等歌手纷纷登上《万紫千红》的舞台“打歌”。由此,这群年轻的流行歌手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也走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刘志文最自豪的“作品”是唐彪安李这个对唱组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星海音乐学院学生唐彪和安李组成二重唱搭档,在广东小有名气,刘志文相中了他们。随后,唐彪和安李在太平洋录制并推出了《春夏秋冬》《在雨中》《明天会更好》等专辑。在广东媒体的强力助推下,“广东制造”的唐彪安李成为继张振富耿连凤、王洁实谢莉斯之后的“第三代男女对唱组合”。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陈小奇与毛宁

蔓延

签约歌手的时代来临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音乐人借鉴港台和国外的做法,在内地率先建立唱片公司企划部和制作人制度:唱片公司与歌手签约,制作人为歌手量身打造歌曲,进行企划宣传的定位,经过一系列精心包装后再推出市场。这种符合世界潮流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让广东流行乐坛的发展蒸蒸日上。

【广东流行文化40年】“94新生代”是这样炼成的

陈小奇与杨钰莹

制作人取代音乐编辑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