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沙头七旬锣鼓迷20多年来义务开班 传承锣鼓技艺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07
摘要:如今已经75岁的黄仲甜便是沙头资历最深的曲艺发烧友,头发花白的他玩了一辈子“锣鼓”。退休后的黄仲甜本想好好休息,没过多久,沙头村干部找到他,希望他能够继

沙头七旬锣鼓迷20多年来义务开班 传承锣鼓技艺

金羊网  作者:张韬远  2018-11-07

沙头七旬锣鼓迷20多年来义务开班 传承锣鼓技艺

老人在介绍他收藏的锣鼓

沙头七旬锣鼓迷20多年来义务开班 传承锣鼓技艺

黄仲甜在教人敲锣鼓

文/图 金羊网记者 张韬远

沙头是“中国曲艺之乡”顺德均安的一个村落。这个小小村落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早在十九世纪后期,就有由曲艺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曲艺组织,在劳动之余相聚一堂、自编剧目、娱乐乡亲。百年来,沙头人仍旧对粤剧曲艺的热情不减。

如今已经75岁的黄仲甜便是沙头资历最深的曲艺发烧友,头发花白的他玩了一辈子“锣鼓”。为了延续传承沙头百年的曲艺文化,从1997年起,他义务开起了锣鼓培训班,教小朋友们敲锣鼓。20多年来,他教出了上千名锣鼓徒弟,其中有不少徒弟从他的教室走上了专业的粤剧戏曲舞台,成为了专业的乐师。

从小爱锣鼓 敲了一辈子

在沙头东壁大街上,小小的窄巷之中藏着九个曲艺社,行走其中,人们不时能听到各种曲艺。这条街就是曲艺发烧友的聚集地。

每当说起沙头曲艺的往事,人们总会想起黄仲甜的父亲——黄少轩。生活在东壁大街的黄少轩可谓是当时沙头乃至均安最耀眼的“明星”。黄少轩粤剧功底扎实,还特别能“折腾”,将整个村的曲艺活动弄得十分丰富。在过去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时候,黄少轩给人们带来的曲艺,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娱乐节目。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黄少轩便组织本村青年在南洲祖祠学习敲锣鼓,还在沙头村召集杰出的曲艺人才排练粤剧,为乡里献艺演出。1950年,沙头文艺社在南洲祖祠内成立,黄少轩与一众粤曲发烧友排练古装粤剧,逢年过节到广州租戏服,到新会、鹤山、斗门及顺德各地演出。

黄少轩四处演出之时,常常会带着还是小朋友的黄仲甜。从小的耳濡目染培养了他对粤剧曲艺的浓厚兴趣和情感。而在粤剧表演的诸多组成部分里,黄仲甜对隐身幕后的乐师情有独钟。10岁开始,黄仲甜便跟随父亲学习起了筝、钹、锣、鼓等各类为粤剧伴奏的乐器。在诸多乐器当中,黄仲甜对锣鼓尤为偏爱。

“锣鼓看起来很简单的,很快便能掌握,但是却易学难精。”黄仲甜说,从小他一有时间就拿出锣鼓开始敲,给粤剧配乐的两百多个锣鼓点,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练习,黄仲甜烂熟于心。

但是想要成为一个好的乐师,熟练还只是基本功。“好的掌板乐师必须要和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配合默契,根据演员不同的表演、不同的台词敲出不同的节奏,或急或慢、或重或轻。”黄仲甜说,为此,他又拜师村里的黄新壮、黄明生等掌板名手学习,跟随着他们一起开局到周边的地区演出。这些正式演出机会让黄仲甜得以更好地掌握伴奏的技巧。

1979年到1988年,本是业余爱好者的黄仲甜被吸收到了当时的顺德市粤剧团当掌板,成为了专业院团的乐师。近十年的掌板生涯,在一次次舞台表演中,黄仲甜的技术日臻纯熟,使其成为了顺德粤曲艺剧界掌板的锣鼓能手。

此后,虽然工作调整,黄仲甜已经不再专门登台演出,但却没有丢掉一身功夫,时常会和老友们搭伙开局,闲来无事时也总要拿起锣鼓敲一敲。

拉上年轻人 传承锣鼓艺

黄少轩与黄仲甜父子传承锣鼓艺术的故事,是沙头民间曲艺传承的一段佳话。不过,他们一家的曲艺传承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1993年,黄仲甜进入均安文化站工作。当时,均安镇曲艺文化还如火如荼,但是长期在一线玩曲艺的他已经察觉到均安曲艺人才老龄化的问题,尤其是敲击乐师逐渐开始青黄不接。

他便开始考虑培养新人学习锣鼓敲击技艺。“现在会敲锣鼓的人越来越少,只有几名老人还懂敲锣鼓,必须要趁着我们还在,把这些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黄仲甜说。

他先是教大儿子和几个同伴。黄仲甜的四个孩子从小也是跟着他一块儿玩锣鼓,原本就有一些底子,经过黄仲甜的重点培养,大儿子也很快出师,成为了沙头曲艺社和镇上曲协的乐队中坚力量。

“小时候,父亲常常去给街坊组成的私伙局敲锣鼓,每次看他敲完之后,我们就会抢着上去学着敲。一来二去,我们四兄弟也都学会了敲锣鼓。”黄仲甜的小儿子黄振鸿说。黄仲甜的孙子也在爷爷的撺掇下,学起了锣鼓,小时候一放学,就拿着爷爷的锣鼓棍像模像样地敲起来。

光是让自家人学会锣鼓还不够,黄仲甜希望能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1997年开始,黄仲甜在均安镇文化站推动设立每年一届的暑期曲艺培训班,由他负责教授锣鼓。

“在均安,关帝巡游等民俗活动每年都会如期上演,锣鼓表演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安的这一民俗让锣鼓有了更多展示的机会,也为这一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更多契机。”黄仲甜说,锣鼓班开班之后,意外地颇受欢迎,许多均安人都将家里的小孩子送来学习。

2010年,黄仲甜从文化站退休。不过文化站的暑期培训班却仍旧每年举行至今,只是老师变成了黄仲甜的徒弟欧阳伟志,黄仲甜也升级做了师公。

一根长竹筒 也能教徒弟

新厅锣鼓卜卜斋是沙头东壁曲艺一条街中诸多曲艺社中的一家,此处总是不时传出清脆响亮的锣鼓之声,这里如今是黄仲甜的锣鼓教室,退休之后,他又在这里继续义务教村里的小朋友敲锣鼓。

退休后的黄仲甜本想好好休息,没过多久,沙头村干部找到他,希望他能够继续开班收徒教锣鼓,黄仲甜欣然应允。村里将闲置的南洲祖祠改为了如今的新厅锣鼓卜卜斋,每年开设起了“均安镇沙头社区锣鼓音乐培训班”,黄仲甜成为主教练。有趣的是,这里正是黄文轩曾经教授新人敲锣鼓的地方,黄仲甜在此处继续传承父亲教给他的锣鼓艺术。

黄仲甜的锣鼓班一开便是八年,在这里,每年暑期都有30多个小朋友来这里学锣鼓。周六的时候,一些有兴趣的小朋友也会主动过来学习,只要有人来学,黄仲甜也都会过来教。

黄仲甜的锣鼓班条件其实很简陋。多数时候,教室里只有一套正宗的锣鼓和一条长长的竹筒。每次上课时,只有一个小朋友有机会敲锣鼓,其他的学生都是在敲竹筒。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