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金庸的知识产权江湖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06
摘要:“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他的小说有几亿人喜欢……”这是很多年前,金庸(本名查良镛)给自己“设计”的墓志铭。2018年10月

原标题:金庸的知识产权江湖

金庸的知识产权江湖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十几部武侠小说。他的小说有几亿人喜欢……”这是很多年前,金庸(本名查良镛)给自己“设计”的墓志铭。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享年94岁。有人评价,当年金庸为自己设计的这份措辞极其朴实无华的墓志铭,却可能是全世界华人之中赞同度最高的一份墓志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用一支肝胆柔情笔,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如今,侠者落笔为安,属于几代人的武侠时代仿佛正式宣告结束了,阔别了刀光剑影的快意恩仇,江湖上却还有着关于金庸的种种美谈广为流传。当然,在这其中,集一代报人、高产作家和影视编剧于一身的金庸,其背后的知识产权江湖更是为人们长久以来所津津乐道。

“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

世间揭晓香港有所谓“四大才子”——写流行曲的黄霑、写科幻的倪匡、写美食的蔡澜和写武侠的金庸。然而,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科幻小说家倪匡却认为金庸完全高过其他几人一筹。“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成就他的除了才华,还有敏锐的赚钱天赋。”倪匡如是说。

诚如倪匡所言,在金庸庞大且绵延数十年之久的财富江湖中,以版权为基础的“报、书、影”三栖“原创IP”成为了金庸最具商业价值的资产。

如今,世人皆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对联,其所概括的金庸在17年中写成的14部小说几乎成为“武侠”的代名词。然而,追溯金庸最初也是最核心的财富积累途径,“报人”的身份和成就才是无可争议的途径。1959年5月20日是金庸终生难忘的一天,由他先后出资8万元港币同沈宝新等人合办的《明报》正式创刊。第一天,《明报》印了8000份,没有卖完。这一年,金庸36岁,已是其南下香港的第11年,他就此踏上了前途莫测的创业之路。

但是,金子终究会发光。为扩大销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在《明报》上连载武侠小说,运用粉丝效应带动《明报》发展,此后又扩大经营范围创办了《新明日报》《武侠与历史》《明报晚报》《财经日报》等,到1991年《明报》上市时,其市值达8.7亿元港币,金庸独占六成。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明报》盈利达1亿元,香港《资本》杂志评出“90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金庸以12亿元港币资产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这时的金庸,已是香港的报业大亨。

当然,真正掀起“金庸神话”的,还是那14部武侠小说以及以其为基础改编、翻拍的影视作品。自1955年《书剑恩仇录》问世,金庸的武侠小说先在香港、东南亚等地,然后在海峡两岸乃至整个华人社会长盛不衰。根据傅国涌所著《金庸传(修订版)》一书所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庸的作品在香港及海外一直高居畅销榜榜首,他的小说平均每本超过1000版,最多达到2124版,总销量超过1亿元。此外,金庸早前自称,他每年从港台地区得到的版税(包括电影、电视)为1000万元左右。

2010年时,金庸小说在内地重新结集出版,金庸版税收入350万元;2016年,第十届作家榜上,金庸名列17位,版税收入为850万元。要知道,此时距离金庸封笔已过去了整整44年,他竟还能赚取高达850万元的版税,不得不说是版权领域的一个奇迹。

金庸以一介文人之身竟登上了香港亿万富豪排行榜,在一个以拜金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与崇拜心理毋庸讳言,而金庸此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同时又成为了商业社会中的财富符号,二者合一奠定了其“江湖霸主”的地位。

“一块钱”“六万元”和“一个亿”

1976年,第一部改编自金庸小说的香港武侠电视剧《书剑恩仇录》在香港无线台上映,首播即席卷香港、东南亚,也令当时的小生郑少秋红透香港和东南亚,奠定了郑少秋香港首席武侠小生的地位。

彼时,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金庸的小说继纸质版后又以影视的形式进入市场,也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版权收入。其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影视剧可谓是拍一部火一部,翻拍与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早已经超过100部,可谓是市场上当仁不让的“第一IP”。当然,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有关金庸版权费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的“一块钱”“六万元”和“一个亿”三个故事又显得格外具有江湖色彩。

1995年出版的一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中,金庸被列在20世纪文学家排行榜第四位,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巴金。此排名一出,引起了学界和民间的巨大争议。此时,以北大中文系多位教授为主的评论家们“力挺”金庸,中央电视台则决定投拍《笑傲江湖》,可以作为大陆主流舆论对金庸认可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时,金庸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块钱的版权费,将《笑傲江湖》版权许可给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金庸说,虽然自己的许多作品都被拍成影视剧了,但他对港台风格的影视剧并不满意,在看过央视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装戏后,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被拍成这种“不仅仅是武打,同时也反映文化内涵”的风格,因此才拉开了一系列央视版金庸剧的序幕。

“六万元”的故事则和周星驰直接相关。周星驰拍摄电影《功夫》,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认可和可观收益。但在电影上映之前,周星驰却并未忙于宣传推介,而是首先找到了金庸,并且表示要向金庸支付版权费。金庸很是疑惑,周星驰则解释说,《功夫》一片中使用了“杨过”“小龙女”等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名字和武功招式,所以需要支付版权费。金庸觉得很有趣,也为周星驰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而感动,虽然他并不打算收取相关费用,但执拗的周星驰坚持和金庸共同协商,并细数出了电影中用到的六处名字和武功招式。金庸笑言:“用了6个,1个1万,就给6万元吧。”大师虽是打趣,但作为晚辈的周星驰却坚持奉上了6万元的费用,而金庸也在收到这笔版权费后直接捐给了灾区。新老两代“侠者”的尊重知识产权之举,不仅传为美谈,也让欧美市场对中国电影大大增加了好感,并显著增加了《功夫》的排片场次。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