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有一种朋友圈叫 父母的朋友圈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8-07
摘要:济南日报 请保留版权

有一种朋友圈叫 父母的朋友圈


有一种朋友圈叫 父母的朋友圈


有一种朋友圈叫 父母的朋友圈


有一种朋友圈叫 父母的朋友圈


有一种朋友圈叫 父母的朋友圈


有一种朋友圈叫 父母的朋友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50后”、“60后”成为微信朋友圈的主力军。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微信用户占比近3%,如果按照微信7.6亿用户计算,这部分群体数量高达2000多万。
  不少年轻人感叹,自打父母加入朋友圈以来,每天都会被他们转发的各种文章刷屏:励志帖、养生之道、健康常识等,其中也不乏一些“毒鸡汤”和假新闻。这部分微信用户,他们到底爱看什么内容?又能反映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背景呢?
A “鸡汤文”、人生哲学每天一则励志帖“望认真阅读”
  作为一位职场新人,田义每天结束紧张的工作后,只想安安静静刷个朋友圈放松一下,但打开手机一看,扑面而来的尽是“为人处世36计,终身受益”、“教你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学会这些你就会变身职场达人”……“基本都是我爹妈发的,躲也躲不过。”
  “如果能穿越回过去,我肯定会阻止自己教他们玩微信。”田义颇为无奈地说,3年前父母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为了方便跟在外地上学的自己联系,他给二老下载了微信。“爸妈都比较‘潮’。随着周围亲戚朋友用朋友圈的越来越多,他俩也‘不甘落后’,每天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比我都多。”田义边刷手机边说:“这是今天发的6条,基本每天都是这样的频率。”
  田义父母对“鸡汤文”的钟爱,也是这一代人使用朋友圈的真实写照。根据腾讯去年公布的一组大数据,微信用户分类方面,“90后”爱看娱乐八卦,“80后”喜欢国家大事,而“60后”最热衷的便是“鸡汤文化”。
  “80后”小谢也有类似的经历。“感觉爸妈的朋友圈应该都是一水的‘不转不是中国人’、‘这个东西不能吃’、‘那个东西会中毒’、‘正品现货有需要的吗’,还有晒孙子、孙女的,或者他们自己发一张照片,然后在底下自言自语地回复。”
  “最受不了的还是这些励志的文章。”小谢有些哭笑不得,“其实很多鸡汤文是广告软文,但爸妈还是乐此不疲地转发,为了让我看,还不忘加一句‘希望认真阅读’。”B 养生大全、健康资讯父母的朋友圈=一部百科全书
  在不少“80后”、“90后”眼中,父母微信中的聊天内容大多有这些特点:表情包多、动图多、字体特别大。而“看见这条锦鲤转发保一家平安”、“你身边有属龙的吗?就明天!”等更是分享信息中常见的字眼。
  随着微信朋友圈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养生资讯逐渐成为父母朋友圈中转发的“主力军”。知乎网站上曾有网友说:“父母的世界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让我们发现一个全新的科普世界,一边默默地为他们俩挨条点赞,一边‘承认’自己懂得太少。”
  陈彦对此感同身受。“自从加了我妈微信好友后,以前的嘘寒问暖基本从‘线下’改到‘线上’了。”陈彦说,以往天气变化时,母亲经常叮嘱几句,“现在好了,你看这些,《三伏天,如果不……直接减寿十年》《最有效的养生方法,竟然全部免费!》《夏天到,告诉你身体上的这些毛千万不能拔》,基本都是随着天气变化的节奏发给我。”
  虽然陈彦知道里面有很多是营销号或者一些“陈词滥调“,但对于母亲的行为他表示理解,“毕竟是对我的关心,每篇文章都点开看一下,好让她放心。”
  相较于陈彦的“温和”,闫晗的反应则显得比较“过激”。“每天都发好几条,不光我爸妈,很多亲戚都转,有些根本就是好几年前就辟过谣的信息,改改又是一篇新的文章。说了多少次也不管用,害得我都快屏蔽他们了。”闫晗的母亲则倍感无奈,“怕耽误她工作没有单独发给她,分享到朋友圈里能让她看到,就是想提醒她多保重一下身体。”C 谣言满天飞从众心理造成不实信息流传
  《紧急通知:竟然是癌白菜,千万别再吃了!》《速看!这条微信能救你命!》《再晚点开就删了》……对于自己母亲每天转发的这些信息,王雷直呼“辣眼睛”。“网上有什么最新谣言,看我老妈的微信朋友圈立马知道。”
  王雷说,每次点开母亲发的内容,无非就是两种情况,“要么就是‘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要么就是‘因违规无法查看’,一看就是些不实新闻和谣言,后来再发给我,再也不会点开看了。”王雷很是无奈,“跟她说了后,她就是嘿嘿一笑,没过两天,肯定又会在群里发一条标题惊悚的文章,真是无语了。”
  著名网络舆情专家、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曾告诉本报记者,微信朋友圈里一些看上去贴近生活、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往往被许多人分享给朋友和家人。“因为很多人有从众心理,人们往往把亲近人的信任,转化为对信息的信任,造成不实信息不经过核实就流传开来。”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显示,谣言中比例最高的是失实报道类,占比达31.4%;其次为健康养生类,占15.1%;再次为奇闻趣事类主题,占比13.5%。报告显示,这些谣言话题涉及人身伤害、食品安全、疾病养生领域,通过“死亡恐惧”情绪引爆亲友传播。而这也导致“60后”、“70后”容易成为信谣、传谣、造谣的主力军。D 朋友圈被“上锁”因“过度关心”爸妈被“分组”
  如果说“鸡汤文”和养生帖带来的只是刷屏的“烦恼”,那么父母对子女每条朋友圈状态的“过度关心”,让不少年轻人大呼“想要屏蔽”。
  “发了个朋友圈,说我去图书馆看书,结果回宿舍发现空无一人好寂寞,结果我妈马上发消息给我,质问我为什么发朋友圈总是不过脑子,怎么不想想自己安不安全什么的。”
  “前天同学聚餐到晚上11点多,心情很好发了个生活感悟,之后手机没电关机了,没想到回宿舍充上电后,我妈接着一通电话打进来,质问我这么晚还在外面疯。”
  “跟男闺蜜拍个合照发朋友圈,我妈留言问我是不是找男朋友了……往后每次发东西都会把家长专门分组,像这样的内容还是不让他们看为好。”
  在不少年轻人看来,父母加入朋友圈后,除了跟同龄人互动之外,更多地还是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只不过把“线下”模式改为“线上”,并且时间设定为“随时”。此外,不同年代人之间的代沟和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及观念,让朋友圈里的“鸿沟”越来越长,也让父母和子女彼此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项针对200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88%的受访者跟父母是微信好友,有4%的受访者在父母使用微信的情况下,没有添加父母为微信好友。是否屏蔽家长一项中显示,8%受访者屏蔽了父母,12%受访者称选择性屏蔽,“有的动态就是发给父母看的,有的不想让父母看,就屏蔽掉。”专家点评
读懂父母朋友圈还需耐心和细心
  为何会有那么多子女不愿意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朋友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认为,网络可以让人随时沟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放大效应”。“就事论事容易走极端,在网上说的话不代表就一定认可这个事情,也不等于他在现实生活中就这么做,家长要分清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
  郗杰英表示,朋友圈中的矛盾其实都是现实中的问题衍生而来,这种矛盾是无法通过网络上的距离拉近而消失,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的是当面沟通。
  “其实在任何一碗‘鸡汤’后面,都有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家长,笨拙地想对你表达关切和善意。”有心理分析师表示,每日刷屏的父母其实就是想找子女说说话,但又因为担心对方工作忙,只能在朋友圈里刷“存在感”,“很多在子女眼里没有‘养分’的‘鸡汤文’,对于父母来讲都是‘精华’,一条条转发其实都是藏着爱的‘小心机’。”
  正如一位“80后”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常常看到老妈在朋友圈转发‘转发这条,女儿一定会幸福平安’,时间久了,忍不住吐个槽说干嘛搞得我跟千里之外似的?我妈回复了一条经典评论:‘因为你心里没我,我心里有你’。”
撰稿/本报记者 刘阳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