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追问!滴滴顺风车命案不断 岂能下线了之?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9-04
摘要:今年5月初,空姐李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途中遭司机残忍杀害,短短3个月时间,又再次发生“8·24”温州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两起侵害乘客生命安

追问!滴滴顺风车命案不断 岂能下线了之?

嫌疑人钟某。

追问!滴滴顺风车命案不断 岂能下线了之?

遇害女孩赵某。

追问!滴滴顺风车命案不断 岂能下线了之?

涉案车辆。

追问!滴滴顺风车命案不断 岂能下线了之?

嫌疑人指认现场。

  8月24日,20岁浙江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害事件,从警方公布的情况看,滴滴公司在此次恶性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今年5月初,空姐李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途中遭司机残忍杀害,短短3个月时间,又再次发生“8·24”温州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两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的重大经营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平台责任,在今天的语境下,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如果一次次血的教训,都不能激活滴滴的责任心、促其认真整改,还有什么可以?那些浮于表面的整改与道歉,支撑不起乘客的安全感。

  追问1 顺风车模式的安全漏洞

  在此次案件中,被害女孩发觉司机“有问题”后,曾两次发出求救信息,随后失联。女孩的朋友也在一小时内共计7次致电滴滴平台客服,但收到的回复都非常格式化、机械化。在滴滴向犯罪嫌疑人钟某致电时,钟某谎称乘客没有上车,滴滴也无法第一时间进行核实。

  事实证明滴滴平台仍有系统性的漏洞存在。

  经核实,钟某此前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在接单前通过了平台的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钟某线下临时伪造。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顺风车这一新兴的共享乘车模式在安全性上存在漏洞,即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意义,但考虑到司乘双方安全性方面,无论是平台方抑或是政府方面都无法给出有效保证。

  “和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不同,顺风车的私人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其监管的难度”,据介绍,在车辆及人员管控上,无论是平台或交管部门都无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而滴滴作为平台,仅能在软件层面对司机加以约束,但在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的线下场景,软件层面的约束已经多次被证明无法发挥既定的效果。

  追问2 安全整改成表面文章?

  今年5月,一名空姐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一辆顺风车后遇害,女性乘客安全开始受到公众广泛关注。此后,滴滴宣布对顺风车业务进行整改,在下线相关业务一周后,滴滴将可能暴露用户隐私的标签及评论功能下线,暂停22点至凌晨6点的夜间订单,并推出人脸识别机制。

  此后滴滴又相继推出多项安全措施,包括上线新版紧急求助功能、上线人车不符评价机制、顺风车提供“护航模式”(乘客开启该模式后可自动分享轨迹给紧急联系人,平台实时关注行程轨迹并在异常时介入)等。

  但相关措施似乎并未起到应尽的效果。乐清女孩遇害事件中,即便女孩已经在事发前发出了明确求救信号,依然未能阻止犯罪事件的发生。

  如果滴滴的整改是到位的、如果被投诉的司机被禁止接单、如果滴滴在第一时间开启其所谓“护航模式”,将行程轨迹提供给朋友以及警方,这次悲剧是否就可免于发生?或者,至少不要这么沉重?

  然而,世间没有如果,时间不可能重来。从警方公布的案件过程中不难发现,滴滴公司所谓的整改仍然相当表面——应急机制基本没有,乘客投诉基本无用,生命的求救之路频频被阻。

  据《南方周末》报道,过去四年里,媒体报道及有关部门处理过的滴滴司机性侵、性骚扰事件,至少有50起。女乘客被顺风车司机奸杀,2017年已发生过。50个司机,至少有3人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前科,却通过“三证验真”;53名被害人均为女性,其中7人被侵害时处于醉酒状态。

  如果一次次血的教训,都不能激活滴滴的责任心、促其认真整改,那还有什么可以?

  追问3 顺风车为何主打“社交牌”?

  比起专车、快车,顺风车是更典型的“互联网共享经济”样本,最初,它的角色定位是“打造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在26日被宣布免职的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曾在2015年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到顺风车在滴滴内部的角色定位。“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被无限的美化了,尤其是在共享经济的助推下,所有的人、货、场和服务,都被效率加持、财富加持,互联网好似小天使。但反过来,从顺风车恶性事件、空气币P2P“割韭菜”、拼多多趣头条“消费降级”等等,互联网逐渐显露了它“魔鬼”的一面。

  由于,互联网放大了信息鸿沟、认知差异、民众情绪,而降低了作恶成本、判定门槛、专注能力。最终,互联网加大了新事物的治理难度,本应承担监管和担责义务的政府和平台,都没有跟上。

  现在看来,互联网仍未逃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对于用户而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选择更安全的出行方式,避免与陌生人接触,并且在遇到危机之前,掌握和熟练自救、求救能力。

  追问4 谁来终结滴滴的垄断?

  滴滴顺风车再次发生年轻女孩受害事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资本和垄断的问题。

  滴滴作为一家新兴科技巨头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有很多资本的力量。特别是,滴滴发展历史上的多次非常重要的并购事件,滴滴并购快的、并购优步中国,资本的力量推动着滴滴在网约车市场上逐渐形成了垄断的地位,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次事件发生后,资本圈也在关注,原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就特别分析到垄断的问题。孙建波的微信内容提出了“垄断正在杀人”“再不反垄断,中国社会将崩塌”的观点。

  尽管“垄断杀人”的观点“过激”了一些,但从经济学的分析来看,滴滴顺风车致命事件再次出现的背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就是垄断。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最火资讯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