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网,打造专业的新闻资讯网站!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信息资讯网

热门关键词: as  新闻  43  www.ymwears.cn  乐技

海口舊城“活化”:懷舊之旅也新潮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新闻资讯网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1-12
摘要:海口騎樓老街是攝影愛好者的熱門取景地。海南日報記者張茂攝外媒代表參觀騎樓老街,了解海南文化。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外國友人在騎樓老街品嘗海南特色小吃清補涼

原標題:舊城活化:懷舊之旅也新潮

海口舊城“活化”:懷舊之旅也新潮

海口騎樓老街是攝影愛好者的熱門取景地。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口舊城“活化”:懷舊之旅也新潮

外媒代表參觀騎樓老街,了解海南文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海口舊城“活化”:懷舊之旅也新潮

外國友人在騎樓老街品嘗海南特色小吃清補涼。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口舊城“活化”:懷舊之旅也新潮

改造后的海口居仁坊環境大改觀。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口舊城“活化”:懷舊之旅也新潮

海口對府城關帝巷進行修復,營造更宜居的環境,提升城市顏值。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舊城巷陌綜合相連,街坊阿婆“吱呀”一聲推開木門,幾乎分不清誰比誰更蒼老。

揭開舊時海口的面紗,隻需從高樓林立的商圈回到瓊台福地、南洋騎樓或是三角池……

一片片老舊街區串聯起城市文明“編年史”,也在海南旅游板塊中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

就像人在社會中的成長一樣,城市升級也總是伴隨著新老交替。“新陳代謝”下被逐漸邊緣化的舊城,該如何重新煥發青春?海口通過“微創”方式進行釋放、縫合、激活,正讓這些老舊街區從“活起來”到古城游“火起來”。

舊城活化 | 激活城市記憶

每天早晨,62歲的莫玉汝都會在海口新華南路店鋪卷閘門“嘩嘩嘩”開啟的聲音中醒來。新華南路緊挨著東湖,從她家的窗戶就能遠眺到海秀商圈繁忙的景象,可謂身處在海口真正的“黃金路段”。

但就是這樣的“黃金路段”,莫玉汝的女兒孫晨卻怎麼也不肯搬回來住,原因很簡單:住得不舒服。“推開窗戶,湖裡的水都是臭的,每次出門經過東湖路時幾乎都要堵車,道路太窄了,而且路面也坑坑窪窪。”挑起家門口的毛病,她幾乎“剎不住車”。

莫玉汝一家的老房子,位於三角池片區。30年前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消息傳開后,一波波來自全國各地的“闖海人”揣著自薦信涌向三角池一帶,她可謂是在家門口見証了這段激情澎湃的歲月。

“毫無疑問,三角池就是那一代闖海人的記憶圖騰,直到現在都經常有人過來舊地重游。”去年年底,當聽聞政府要在這裡有“大動作”時,莫玉汝與街坊們幾乎是一片惋惜之聲,“都覺得肯定要拆掉了。”

坊間的猜想沒有落地,城市管理者用“修”替代了“拆”。東湖的水清澈干淨了,亂糟糟的廣告牌不見了,入水草坡和親水棧道替代圍欄,暖黃和暖白的燈光勾勒夜景基調……在尊重原有肌理的前提下,用一套“微創手術”進行改造,僅120天就讓三角池片區面貌徹底變了樣。

“比起修復,其實拆了重建要容易得多。可城市更新也要區別對待,這類有著歷史文脈和特殊意義的地方就應該保留下來,留住老百姓的城市記憶。”在海口市副市長馮鴻浩看來,要將舊城活化,前提就是不拆樓、不遷戶,修繕其外表,提升其價值。

修繕外表,並不是讓建筑披上千篇一律冷冰冰的“皮囊”,而是用循序漸進的城市更新方式彌補舊城區的衰老,拉近人與城、人與街、人與建筑、人與歷史的距離。同一個城市,方圓十幾裡,既有幾百年前的小酒館,也有昨天才建好的高樓。在舊城更新的背景下,代表著一段歷史的舊建筑就是讓城市 “豐富”起來的關鍵。

穿過關帝巷,古井舊廟見証府城千年變遷﹔踏訪騎樓老街,斑駁建筑承載南洋浮沉往事﹔仰望紅色鐘樓,指針滴答訴說港口興衰……舊城巷陌串聯起城市文明“編年史”,哪怕你只是初來乍到的外地游人,站在這裡幾乎也能一眼望穿城市的“五臟六腑”。

都說海口老街區滿載人情味,這人情味中自然少不了舌尖的滿足。博愛北路的老鹽檸檬水、水巷口的辣湯飯、義龍路的鹽焗雞、西天廟的古早小吃……不起眼的胡同巷陌裡承載著人們記憶中的味道,那蒸騰著的熱氣與香味,以及舌間滾動著的愜意,構成一幅幅如畫的市井風情圖。

修舊如舊 | 開啟懷舊之旅

古舊斑駁的巷陌老街一路綿延,一座座緊緊挨著的院宅建筑,是舊日的溫情與繁華。

在旅行者的記錄中,藏身海口老街區的古井牌坊上鏡率尤其高。仿佛踏上泛光的火山石板,就能穿過悠長的歲月長河,獲得可感知可觸摸的城市記憶。不只是景點,旅游更追求一種多元化的體驗,尋找老城記憶當然也足夠特別。

以微改造的方式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留住城市記憶,成為海口探索老城區多元活化改造的一項具體舉措。

從新華南路拐進居仁坊,一街煙火隨即拋在了身后。兩個老爺子坐在門口下棋,炒菜洗碗的聲音與飯菜香從半掩的門裡一起飄出……鍋碗瓢盆碰撞到一塊兒的聲響,是這裡最鮮活的元素。

始建於明朝的居仁坊,數百年來一直是海口政商薈萃之地。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演變,這條百年小巷卻不可抗拒地“衰老”,不僅成為城市化過程的縮影,更是一系列城市化問題的集合體。“道路坑窪,黑燈瞎火,一下雨就嚴重積水。”謝榮花在這裡工作了7年,對於居仁坊的凋敝沒落深有感觸。

能否給居仁坊注入新鮮血液,讓人重新回到這個百年街巷中?對於2015年海口開展的“雙創”工作,居仁坊的街坊們可謂是寄予厚望。從“腳下修路、頭上亮燈”開始,居仁坊投入資金400萬元,改造小街小巷道路15條,將社區所有道路鋪上石磚,並對居民區破舊老房屋、斷牆殘壁進行修復與立面改造,每一處整治改造無不是從市民游客的生活、出行方便出發。

舊貌換新顏,並非什麼都要新。而今在居仁坊小巷深處,會看到明代的關帝廟、清代太陰太陽廟與民國的中山紀念堂依舊保存完好。“干淨舒適,還很有文化韻味。”來自台灣高雄市的游客李添發走進居仁坊,頻頻點贊。

像居仁坊這樣的背街小巷,在海口市有幾千條。按照“修舊如舊”的理念,在補齊城市建設短板的同時,不同建筑形式的民居與廟祠大院都被一一保留下來。

社區網絡的穩固,是街道生命力的一個重要所在。在過去的舊城改造中,不乏“連根拔去”的案例,盡管保留了老建筑,但卻將原來的業態徹底改變,穿行其間反而寂寥。位於龍華區的大同裡,過去數十年一直是老海口的制衣一條街。如今改造過后,老街的“生態系統”完全沒有遭到破壞,不同之處在於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

责任编辑:新闻资讯网

信息资讯网版权所有

新闻由机器选取每5分钟自动更新

QQ:1453123369